hero.jpg

西方人文之路第148讲:德语系外请专家交流合作项目之十九——德国浪漫派绘画中的时、空、人

2019-04-01 17:50:36

     为了丰富德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维度,拓展学习日耳曼文化的视野,2019325日,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有幸邀请到中山大学德语系的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杨劲教授来到我院开展以德国浪漫派绘画中的时、空、人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德语系本科生和马嫽、刘冬瑶老师出席了本次讲座。

0.jpg

 

讲座拟聚焦于德国浪漫派画家弗里德里希的画作《海边的僧侣》和《窗边的女子》,由此探讨这一时期的绘画所蕴含的时空元素,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追求的美学特征,所探索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以及所彰显的现代性与超越性。

 

杨劲教授从德国浪漫主义精神的起源切入,结合德国特有的地理特点与文化背景,详细为我们描摹了浪漫主义绘画风格的基调。教授由此引入《海边的僧侣》这一经典画作。教授简要评价此画作构图打破透视,非常前卫,称其为减法的美学。紧接着,教授详细地介绍此画作的内涵,从形单影只的僧侣的沉思中引申出了个体之于整体,人类之于自然乃至宇宙的价值与意义,达到了宗教、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引出了美学概念崇高。通过显示个体的孤独,呼唤了同时处于黑暗中的人们的思考。教授为了说明光明黑暗的关系,又从建筑角度切入,举了安藤忠雄的实例,说明要在黑暗中追求真正的光明,在无尽的黑夜里等待晨曦的出现,这与是《海边的僧侣》的真正寓意之一。

 

接下来教授通过展示几幅弗里德里希的风景油画总结德国浪漫主义画派的特点,大多是突出了风景的苍茫感。教授提出,风景只是抒发人心灵情感的载体,不一定是描绘真实存在的景色,而是折射内心深处的所见。贯穿着完美精神这一媒介,为了我们观察而被美化和浓缩了的自然。我们所看到的德国浪漫主义风景画作,几乎都是精神过滤过的、风景内化过的。值得一提的是,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总是带着一定的宗教意味。

01.jpg

 

下面,教授开始讲解弗里德里希的另一幅代表作品《窗边的女子》。教授讲到,这幅画最大的特点就是背对的女子带来的暧昧性,犹如一位摆渡人,带我们走进未知的世界深处。由此产生了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联想。从而引发了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含蓄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并说明了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充满了无限的、延绵的意象。

 

讲座最后开展提问环节。大二的龚福嘉同学就弗里德里希油画“风景与人的关系”展开提问,她认为人物的大小与方位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作者的心理状态,教授认为这是一种新颖的角度,但是,作者的情绪是多样的、人性化的,并不能一概而论。大三的杨景丹同学就“世界的浪漫化”与教授分享了自己的阐释。最后刘冬瑶老师就《海边的僧侣》得来的启发开始进行深入的阐释,认为风景画中的风景是一种“媒介”,不是所指,而是通向艺术的能指,正如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然后老师对于教授联想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表示欣赏,最后提到同时期的霍夫曼小说中的影子和镜子对彰显主体性所起到的作用。

 

杨劲教授讲解精深细致,联想丰富,博引中外文学史料,将德国艺术与文学遥相呼应。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弗里德里希作品的特色与独特魅力,以小见大地剖析了这一时期浪漫主义的绘画特点,给予了我们独特的视角去感知德国文化、接受艺术气息濡染。通过杨劲教授精深的讲解与浩繁的拓展,我们德语学习者受益匪浅,收获良多,希望我们真的可以乘着那份浪漫,在孤独中找到生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