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jpg

文学与哲学:当代研究方法座谈会

2019-09-26 08:07:05

 

2019918日下午,“文学与哲学:当代研究方法”座谈会在外语楼301教室开展。特邀嘉宾保罗·帕顿教授,尹晶教授与范一亭副教授同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围绕文学、哲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jpg

 

本次座谈依循惯例以同学们提问,教授回答的形式进行,话题主要集中于16日上午的讲座,即关于石黑一雄的《长日留痕》与尼采的演员问题,文学与哲学的关系及如何结合哲学与文学研究。

 

帕顿教授在16日上午的讲座中表示只有在认为史蒂文斯先生有真正的自我(true self)、有内在的感情和欲望(inner core of emotions and desires)时才能将他的一生称为悲剧。此外,帕顿教授认为可以说史蒂文斯先生是一名真正的演员(genuine actor,始终向“伟大的管家”(a great butler)这个目标迈进,因此他的一生不能称为悲剧。然而史蒂文斯先生在父亲过世及与肯顿小姐的交往中均有情感的外露,这就与帕顿教授上述观点,即史蒂文斯先生没有内在的情感有矛盾之处。一位同学就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向帕顿教授提问,帕顿教授解释道:史蒂文斯先生立志成为一名伟大的管家,他尽力在父亲过世、可能错过肯顿小姐等危机情境中保持作为管家“尊严”(dignity),他的志向与他的实际情感之间的确存在张力,而这也是人之常情。这位同学紧接着问帕顿教授怎样定义“真正的自我”(true self)。教授表示福柯和尼采都认为人是历史和环境的产物,虽然人生来有不同的秉性天赋,但人的性格还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除分析史蒂文斯先生这一人物外,此次座谈会还进一步探讨了尼采的演员问题。教授表示,尼采的演员(actor)这一概念是依据权力关系来定义的,尼采归于演员的群体,无论是女性,仆人还是弄臣都处于弱势地位。尼采探讨了欧洲过去的社会和现在的民主社会之间的差异:过去,人们对自己的职业抱有命中注定的想法,所以能够全心全意付出,而在民主社会中,人们则认为自己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角色,所以民主社会欠缺稳定性。帕顿教授接着解释了尼采对民主社会的批判。针对尼采的演员这一话题,还有一位同学关注其是否能用于分析静态人物和动态人物。帕顿教授表示完全可以,在《长日留痕》中随着旅行的开始,史蒂文斯先生的自我意识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

2.jpg

 

本次座谈会探讨的另一大问题则是文学与哲学的关系,如何在研究中更好地结合文学与哲学。帕顿教授表示文学与哲学都致力于探索生命的意义,二者持续对话,并无高下之分。教授接着举例说,哲学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的著作《动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从哲学角度为动物发言,作家库切也十分关注动物权利,他的文学作品有很强的哲学性,可以称之为哲学作品。具体到从哲学角度分析某一位作家的作品时,帕顿教授建议可以关注这位作家对哪些哲学思想感兴趣,同时分析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除这两大话题外,同学们还就如何阅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作品,如何理解柏拉图欲将诗人驱逐出理想国,空间理论以及社会进步还是退步等问题与帕顿教授交流。关于阅读伍尔夫的作品,帕顿教授认为意识流这种写作方式致力于展现人们对生活的感受(sensations,同时伍尔夫的写作还受到当时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如战争导致的破碎感,书中的人物塞普蒂默斯就因残酷的战场而患了震弹症(shell shock)。在此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意识流这种写作方式了。在讨论柏拉图时,帕顿教授表示柏拉图试图驱逐的诗人主要为写史诗和戏剧的诗人,柏拉图提出这一观点的初衷是维护古希腊社会的道德水准,因为当时哲学家普遍尊崇理性知识,而诗人则代表了感性,史诗和戏剧的力量太过强大,因此柏拉图担心这种感性的艺术会影响希腊民众的品行,因此柏拉图希望将诗人逐出理想国。古希腊哲学家对诗人的贬低也正是此后两千多间理性与情感、欲望对立的源头。柏拉图对史诗、戏剧的看法,在电影、电视出现时又一次再现。在谈到社会的进步退步问题时,帕顿教授表示,不同的哲学家对此有不同的认识,他主要简述了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在此次座谈中,同学们围绕本次系列讲座的主题文学与哲学与帕顿教授展开了进一步探讨。帕顿教授哲学积淀深厚,结合哲学史和文学史的广阔视角来回答同学们的问题,让同学们具体而深入地感受到了哲学的力量。此外,教授真诚而随和的性格也鼓励了同学们大胆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