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德语专业学生在德语语言文学学习中的专业素养,我院德语系于2019年11月21晚6点,在108智慧教室举办了主题为“何为中世纪学?(Was ist Mediävistik?)”的专题讲座。主讲人是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Christoph Deupmann博士教授。我系王绪梅老师、胡越老师、刘冬瑶老师、外教老师,本科生以及几位外校德语系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讲座初始,刘冬瑶老师向大家介绍了Christoph Deupmann教授。教授现任职于北京理工大学德语系。他于1999年博士毕业,2010年获得教授资格,曾在德国基尔,卡尔斯鲁厄和海德堡大学担任教职。研究重点为早期近代文学、现实主义、现代派文学。出版专著三本,编著六本,发表论文近百篇。
随后教授开始了报告。他首先向我们解释了Mediävistik的含义,即中世纪学,是专门用来研究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艺术、文学等的学科。中世纪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是一个黑暗而神秘的时代,人们对之了解甚少,亦或是存在一些偏见,那么真正的中世纪是什么样子的呢?Deupmann教授以德国浪漫主义作家诺瓦里斯(Novalis)的一段关于中世纪的描述为开头,带我们一起走进中世纪学,通过各个方面的介绍带领我们了解真正的中世纪。
中世纪是指从民族大迁移末期(公元6世纪)至宗教改革(16世纪)这段时期,大致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历史阶段,由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过渡到新时期德国文学。然后,教授为我们详细梳理了进入中世纪前的历史背景,从日耳曼人的各个部落,民族大迁移,到基督教的传播,卡尔大帝被罗马教皇加冕,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
而后,Deupmann教授开始重点讲述日耳曼语言文学的起源。在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方式发生了变化,宫廷、教堂和修道院等地的图书馆得到更新,但当时还仅有由拉丁语和古德语记录的手抄本。后有更多教团和修道院建立起来,并且在1386年建立起德国第一所大学海德堡大学。中世纪的社会分为教师和牧师阶层,军队阶层以及平民阶层三个等级,等级由出身决定,阶层之间缺乏流动性。中世纪的建筑以罗马式和哥特式风格为主,绘画作品多以宗教为题材。中世纪的语言是一大难点,Deupmann教授先为我们介绍了哥特式语言、古高地德语、中古高地德语和早期新高地德语所存在的时间,然后带领大家一起欣赏中世纪的诗歌,这些诗歌会根据社会阶层的不同而在风格和内容上有所区别。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教授列举了不同阶层的诗歌,并且为我们做了古德语和现代德语的对照朗读和解释。
讲座结束后,德语系外教老师、刘冬瑶、王绪梅老师及本科同学们先后踊跃提问,积极发言,互相交流心得体会。Deupmann教授也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答。通过这次报告,同学们不仅对中世纪的艺术和文化有了相应的了解,更对中世纪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报告令人受益匪浅,同时也增强了自己对德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