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2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315报告厅热烈举行了聘任聂珍钊教授为我院客座教授的仪式,并开展题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与国际传播”的学术讲座。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聂珍钊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红薇教授出席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范一亭老师主持,外国语学院教师及博硕士研究生踊跃参加,济济一堂。聘任仪式开场,范老师首先向听众介绍了聂珍钊教授。聂珍钊教授为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学术期刊《文学跨学科研究》(A&HCI索引)主编,学术期刊《世界文学研究论坛》执行主编,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美诗歌诗学协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学学科评委。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代表性学术专著《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和《英语诗歌形式导论》分别获教育部首届和第五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代表性论文《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获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一书入选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并获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英文论文“Towards an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获浙江省第19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耶鲁大学讲座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剑桥文学批评史》总编克劳德•罗森(Claude Rawson)称其为“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父”(father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接下来,院长陈红薇教授代表外国语学院向聂教授颁发聘书,随后外国语学院学生代表向聂教授献花。聘任仪式结束后,聂教授为大家讲授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建构和国际传播历程。他首先解释了什么是理论。理论必须有基本原理,即系统的概念和术语,而文学伦理学批评之所以称为理论,在于它有基本原理,即人类文明三阶段论:自然选择,伦理选择与科学选择。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解决了人的形式问题,伦理选择(ethical selection)旨在解释人的本质问题,科学选择(scientific selection)将会解决科学与人结合的问题。长期的生物进化使人在生物特性方面与猿区别开来,然而真正使人与兽区别开来的是人性,人性是通过伦理选择(ethical choices)实现的。自然选择的方法是进化,而伦理选择的方法是教诲(teaching and learning)。聂教授表示,现在有种教育观念倡导放任孩子的天性自由发展,那么放任天性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拉迪亚德·吉普林的《丛林之书》中看到一例。吉普林描写的人类婴孩毛克利被狼养到九岁,他在形式上虽然拥有人的形体,但是本质上却越来越像兽。
聂教授表示,伦理选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贯穿人的一生。一系列的选择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形式。那么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这就要依靠工具,即文学。各种选择,不论是行为的、情感的或是精神的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找到。文学伦理学批评就是写如何正确地阅读文学作品,如何做出伦理选择的说明书。在此,聂教授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解读了两部作品。人们往往称赞《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角色追求自由、敢于反叛的精神。而聂教授则认为,孙悟空给人们提供的不是学习的榜样而是警示的例子。我们经常误读自由,自由的前提是不自由,我们只能在不自由的范围中追求自由,不自由是人道德化的集中体现。孙悟空直到被唐僧从五指山下救出,才走上人生选择,作为孙猴子可以放任天性,但作为人需套上不自由的枷锁。聂教授解读的第二部文学作品是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项链》。在国内,中学老师往往将文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解读为一名爱慕虚荣的女子。而聂老师则认为从小说中可以看出玛蒂尔德修养很高,并且勇于承担责任。作为一名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受到教育部长的舞会邀请,感到非常荣幸,自然要穿着得体参加舞会。而在玛蒂尔德用自己的钱买了一件礼服之后,她感到很懊恼。聂老师解释到,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中,参加舞会时女士穿的正式礼服专门留出位置用于项链装饰,从玛蒂尔德买衣服后因缺少项链感到懊恼可以看出她知晓社交礼仪,修养很高。玛蒂尔德用十年的青春和工作偿还了朋友的项链时得知项链是假的,但此时她没有感到后悔与失望,而是感到满足和欣慰。玛蒂尔德履行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可以说树立了一个光辉的道德榜样。伦理选择旨在实现高度道德化,使人们成为圣人,即通过道德化的方式消除道德化,这是科学选择的前提。科学选择是人类文明经历道德选择之后正在经历或者即将经历的阶段。随着人类实现高度的道德化,伦理道德力量就会越来越小,对克隆等技术的限制就会越来越少,在科学选择阶段人也会发生本质的变化,由于克隆技术、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人都会由科学制造。现在已经允许通过克隆技术治疗疾病,科学人必然会出现。在科学选择阶段就不存在伦理道德的标准,只讨论科学技术的标准。科学选择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人如何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二是如何处理科学对人的影响及科学影响人的后果;三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人同科学之间的关系。
在梳理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框架之后,聂珍钊教授向听众介绍了文学伦理学创建的原因及国际传播的历程。聂珍钊老师首先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来说明中国学术急需走出去的现状。国内所使用的主要数据库都是国外的,概念术语也是西方的。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的文学研究一直都是西化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4年聂老师及其他学者开始思考文学批评理论的构建。
聂教授提出了中国学术走出去的四大标准。一、学术观点的国际发表;二、国际学术共同体评价;三、同行专家评价;四、国际研究,如成立国际学术组织,开展国际专题讨论会、研究课题。具体到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如何引领国际学术话语的,聂老师也做了介绍。在学术观点的国际发表和国际学术共同体的评价方面:国内外众多期刊发表了有关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文章。众多西方学者高度赞扬、加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国际上专门成立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迄今已分别在中国、韩国、英国和日本举行了9届年会。
讲座提问环节,外国语学院梁晓晖教授评价聂教授的理论在时空上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中国性,并与聂教授探讨文学伦理学研究的标准。聂教授表示,文学伦理学批评恰好不需要标准,它的目的是解释,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解释文学作品以提供启示。研究者不下正确与否的结论,留给读者去选择。
讲座最后,院长陈红薇教授进行了总结,她高度评价聂教授此次的讲座通俗易懂,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其中提到的典型例子与传统的解读大不相同,对研究生有特别好启示,她代表学院再次感谢聂教授,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