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5日星期四下午,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在315报告厅举行了“Multimodality”Across Three Discourse Analytical Paradigms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Wendy L. Bowcher教授主讲,外国语学院梁雅梦副教授主持,参与讲座的有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红薇教授和部分教师,以及2018级研究生。
讲座伊始,院长陈红薇教授授予Wendy L. Bowcher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聘书,全体师生热烈欢迎Wendy L. Bowcher教授的到来。随后,主持人梁雅梦讲师向在场师生介绍了Wendy L. Bowcher教授的研究领域和取得的成就。Wendy L. Bowcher教授是中山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她的研究领域广泛,主要涉及理论语言学、会话分析和多模态分析等。她的学术成果颇丰,编辑多本学术著作,如New Directions in the Analsi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Erlbaum 2007, Routledge 2014),Multimodal Tex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Insights(Palgrave 2012), Systemic Phonology: Recent Studies in English(Equinox 2014),Society in Language, Language in Society: Essays in Honour of Rugaiva Hasan(Palgrave 2016)和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CUP 2019)等。
Wendy L. Bowcher教授运用有趣的例子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会话分析、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三种不同的多模态研究分析范式。首先,Wendy L. Bowcher教授认为人与人之间交流并不仅仅局限于语言,而这正是她选择进行多模态分析的原因。之后,Wendy L. Bowcher教授简要介绍了会话分析、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为我们介绍了如何将多模态分析运用到会话分析、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这三种不同的范式之中。Wendy L. Bowcher教授认为,虽然它们是三种不同的研究范式,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但是它们都以情景中使用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另外,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仅只依靠言语,也包括眼神、手势、脸部表情、角度、距离、大小等非语言符号共同构建意义。在讲座的最后,Wendy L. Bowcher教授提出多模态分析仍面临许多挑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研究。
讲座结束后,Wendy L. Bowcher教授和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Wendy L. Bowcher教授解答了语用学所体现的认知过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相同话语的理解差异、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三个理论能否同时应用于语料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否会矛盾等问题,在场的师生都深受启发、获益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