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jpg

“世界人文之路”名师讲坛第209讲:德语系外请专家交流合作项目之二十七——彼得·汉德克 专题探讨会(三)

2020-08-07 14:03:40

 2020613日下午15点,学院有幸请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的任卫东教授参加我院世界人文之路鼎新北科系列学术活动暨德语系外请专家合作交流系列的第27场讲座。在两个小时的线上研讨活动中,任卫东教授以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在新主体性文学背景下的代表作《无欲的悲歌》(Wunschloses Unglück)、《左撇子女人》(Die linkshändige Frau)两部作品为例,以文本入手为我们做了题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意识与坚守——彼得·汉德克的新主体性小说”的精彩报告。虽是线上活动,但参会者们热情不减,在报告环节结束之后,任教授又与来自北大、清华、同济、北外、川外、西外、大外、广外等多近25所高校的近200位师生学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

20200613-刘冬瑶-任卫东1.jpg

德语系的刘冬瑶老师负责主持本次活动。她先对任教授做了简要介绍,用轻松的话语带动了会议室内的气氛,借教材拉近了任教授与同学们的距离。任教授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德语书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于德语文学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德语文学、德语文学史、接受美学、现代派、卡夫卡研究等。代表作有《Kafka in China.Rezeptionsgeschichte eines Klassikers der Moderne》、《德国文学史》第三卷、《当代外国文学纪事1980-2000》德语卷及广大师生都比较熟悉的《当代大学德语》第三册学生用书等。

20200613-刘冬瑶-任卫东2.png

讲座伊始,任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2016年与汉德克的交流经历,借工作趣事巧妙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汉德克的作品之上,回顾了汉德克不同时期的创作经历。然后她着重介绍了德语文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主体性”趋势。任教授提出,彼得·汉德克是一位继承了人道主义传统、充满人性关怀的作家,其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始终聚焦于个体与世界的冲突,贯穿始终的主题就是对作为个体的人的关照。他以极端的形式揭露并控诉个体在各种秩序中失去了自我,然而在他时而谩骂时而无语、时而反叛时而冷酷的表面之下,在他自闭式的内省后面,是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忧虑和对更美好世界的渴望。随后任教授分别详细分析了《无欲的悲歌》、《左撇子女人》的文本内容,借用德国哲学家奥多·马夸尔德(Odo Marquard)的观点,以“人与日常之间的关系”的新颖视角,分析了日常生活施加给母亲的暴力与母亲渴望“非日常”的内心动因,并借由母亲在文学阅读中寻找自我的经历透视汉德克“认清自我”的文学主题。书写母亲无欲而不幸的生平经历也促使了汉德克创作《左撇子女人》,任教授分析对比了玛丽安娜与母亲的不同之处,指出“左撇子女人”便是母亲的相反面,她是一个有欲望且按照自己欲望生活的女人。任教授引用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的观点提出本书中主人公与作家对于日常生活的态度——认识、反思和批判日常生活,不再意味着揭露和超越日常生活,而是意味着通过思考、诗歌、爱,完成日常生活的质的飞跃。基于上述观点,任教授对文本中出现的文学、歌曲及画作进行详细分析,再现了玛丽安娜自我寻找的过程,并基于两篇文本进行了更深刻的解读。任教授指出,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女性,性别固然是显而易见的问题,但汉德克更多是借助女性的他者性,展现普遍意义上的人作为个体,在集体性和社会性的日常生活中,如何拒绝环境对自己的强行书写,保持自我。而这已超越了女性主义的范畴,具有更加普世的意义。汉德克是一位不断突破自我边界,寻找新的创作途径的作家,不是仅仅进行文学实验的一个形式主义者。他所希望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传达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让读者更有意识的地生活。从这个意义上看,他并非如自己所说,是个“住在象牙塔里的人“。

作为《左撇子女人》的中译本译者,任教授本人对作品有着深刻的个人理解,报告视角新颖而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在报告环节结束后,刘冬瑶老师对报告内容做了简要总结,并分享了由报告启发而来的对于诺贝尔颁奖词中”人类的边界“的理解。随后在问答环节中,与会师生积极踊跃上麦与任教授进行交流。天津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的丁雅静老师对《左撇子女人》中主人公称呼所体现的符号意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与问题,随后德语系17级的马欣然同学也针对《无欲的悲歌》结尾与《左撇子女人》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任教授极富耐心、一一解答。随后上麦的还有: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的博士生林晓萍、北京大学的硕士生江唯、清华大学外文系的李明明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的丁君君副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的郑萌芽副教授等。各位与任教授也在线上展开了颇为精彩的交流与讨论。

20200613-刘冬瑶-任卫东3.jpg

两个小时的时间转瞬即逝,任教授声调温柔、笑容可亲,用细腻的语言与独特的角度为我们详细解读了两本小说的主要内容及其中关联,用新颖的视角揭示了了文本背后的深刻主题。在活动末尾,与会师生表达了对活动结束的不舍,对任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也对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能为国内的日耳曼语言文学学界提供这样优秀的平台与难得的机会表答了由衷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