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3日,Björn Spiekermann教授应我院之邀,面向德语系师生带来一场题为 Mensch--Natur--Kunst: Weltanschauung und ästhetisches Programm im literarischen Jugendstil (人—自然—艺术:青春艺术文学风格的世界观和美学讨论)的学术盛宴。德语18级全体同学,17级部分同学和德语系教师代表在外院108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刘冬瑶老师对主讲人进行了简单介绍。Björn Spiekermann教授自2019年通过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加入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他的研究重点为:早期现代时期及启蒙运动、经典现代主义、跨时期的研究方法论等。
本次讲座内容由五部分组成,即青春艺术风格的含义、文学中的青春艺术风格、思想渊源、篇章举例、提问和讨论。在第一部分中,教授首先介绍了青春艺术风格的概念,即它是1900年前后工业化迅猛发展背景下涌现的诸多艺术、文学流派中的一种。此后,教授通过一些典型图片直观地展示了这种风格的特点,即大量运用自然中的植物元素,特别是花卉,借自然之美来美化生活。报告第二部分聚焦文学中的青春艺术风格。教授介绍了两种体现方式:一是青春艺术风格的文章常以体现自然元素的线条和图案加以装饰;二是体现这种风格的篇章侧重文字的图像性,着力展现片刻的情景。在此部分教授借两首诗歌加深了听众理解。
讲座的第三部分,教授主要介绍了涉及青春艺术风格背景的两个方面,一是同时期的世界观,二是其历史溯源。同时期的自然博物学家Ernst Haeckel针对当时的二元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元论。他认为,人和自然世界具有相同的本源和意志。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他的学说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接受。这种把人和自然视为一体的看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艺术。在生活方面,人再次贴近了自然。运用植物元素来装点生活,就是人们渴望借此改变糟糕的现世,追求幻想世界的表现。在艺术领域,它体现为人和自然融为一体。如在图片中人和植物共生、共存,甚至互相联结。在之后的历史溯源部分,教授讲解了青春艺术风格经常采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元素,如城堡、骑士、剑戟等。最后,教授通过里尔克的两篇诗作来举例说明青春艺术风格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在互动环节中,德语18级的孙晗、邵星铭、符康伟、廖优等同学和冬瑶老师就讲座内容积极提问,和教授就青春艺术风格和启蒙运动的思想共性、与荷尔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诗意化”(dichterisch)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此风格是否可以被视为通过贴近自然来逃避现实的一种途径、当时“美”的概念和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活动最后,冬瑶老师代表德语系全体对主讲教授进行致谢。讲座圆满结束,大家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