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jpg

“具身语言——人工智能的语言科学” 国际会议第六分论坛成功举办

2019-05-31 10:06:18

2019年5月26日下午14:00-15:40,外语楼304报告厅,在Erik Thiessen教授的主持下,第六分论坛展开了语言先天与后天学习机制为主题的汇报演讲,汇报人分别为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范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张语轩教授和中科院心理所的赵婉莹博士、张磊博士。

首先,张语轩教授报告了“听觉学习机制与应用”,探讨了作为第二语言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拉丁词根的作用以及用不同的具身方法进行教学时得到的不同效果的具身理论解释。

随后,范琳教授报告了“语音回路在中文文本推论加工中的效应:双任务测试任务证据”,揭示了语音回路同样对文本推理预测有双通道和双任务的结果。

6-1.jpg

接下来,赵婉莹博士的“大脑的意义理解”,从手势动作和语言意义的协同角度进行阐释,根据她在英国的博士论文基础,揭示了深层次手势语和语义结合的协同机制。

6-2.jpg

最后,张磊博士报告了“音乐训练提高听觉工作记忆从而延缓老年人噪音下言语感知缺陷”,初步设计了英汉双语学习者在不同年龄阶段在不同范畴词汇的学习和记忆的具身统计学习试验设计构想和预测。

6-3.jpg

分论坛中,范琳教授对汇报人的报告给与了精彩点评。国内学者针对语言的先天和后天的认知机制,从其语音回路,预测机制,先天语言和音乐经验,和后天认知的协同,进行了充分互动,并希望日后国内学者交流的机会更多更丰富。